|
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 |
发布时间:2017-05-27
浏览次数:
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
----15级社会工作硕士李继娜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儿童创伤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儿童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年龄越趋低龄化。若不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必将对家庭、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流行病学特征,并针对负性生活事件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希望可以为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了3078名中小学生的心理创伤及其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主要的测评工具包括:创伤历史事件问卷(THS-Youth version)、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创伤后应激障碍核查表(DSM-5修订版PCL-5)。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负性生活事件分组有较好的信度(CFI=0.901,TLI=0.861,RMSEA=0.063)。(2)儿童的性别、地区以及教育程度与其经历某些负性生活事件显著相关。整体而言,男性、农村地区或中学三个变量下的儿童更易经历创伤性事件。(3)性别对儿童PTSD无显著影响(P=0.77)。(4)儿童PTSD在不同年龄中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68)。(5)城乡背景与儿童PTSD的患病率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66)。(6)父母外出情况与儿童PTSD患病率之间显著相关(P=0.04),其中父母均外出的儿童患病率最高(10.3%),父母均不外出的最低(6.0%)。(7)事件的影响程度与PTSD的发生显著相关。随着事件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加,不同负性生活事件对应的人数逐渐减少,而整体而言PTSD的阳性率显著增加。(8)人际关系(r=0.49;est=0.33,P=0.000)、学习压力(r=0.41;est=0.44,P=0.000)、受惩罚(r=0.39;est=0.36,P=0.000)等生活压力事件是中小学生PTSD的重要应激源。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结合社会工作的介入特点,提出以下建议:(1)准确评估引起儿童PTSD的应激源;(2)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的儿童采取对应的干预方法;(3)死亡教育、生命的意义;(4)重塑创伤事件的意义;(5)获得家长和教师的支持,邀请其参与预防、治疗过程;(6)农村中小学需开设心理辅导室,配备必要的社会工作者或心理辅导人员。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性事件 生活压力事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