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健康是从社会、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入手,研究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现代医学新模式。对个体发展而言,行为健康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等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行为健康研究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基础,面向实践应用和政策咨询,开展多层次的研究和社会服务。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
1.心理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康复治疗。
主要开展心理创伤及相关身心健康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聚焦创伤的认知行为治疗的本土化实验和应用推广等。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后,本团队在四川地震灾区持续开展了6年的研究,主要包括: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对汶川地震灾民进行的为3年的健康追踪调研,涉及样本2800余人。2008年12月-2010年1月,完成的1300例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数据收集工作。还2009年11月-2010年6月还开展了针对地震后应激症状明显的孕妇进行了综合干预试点。
对于儿童心理创伤干预,本团队历时10余年探索和尝试,把一套国际上行之有效的应对儿童创伤的干预方法“应对创伤的认知行为方法”(Trauma-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TF-CBT)引进到了中国并对该方法进行系统的本土化改良。为了检验改良后的TF-CBT小组方案在我国儿童群体中的应用效果,团队在河南省3所小学中进行了小规模的随机对照预试验。并于2019年下半年开展了正式试验(临床注册号:ChiECRCT-20180191)。团队在河南省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的6所小学共招募到234名符合条件的儿童,随机分配至干预组118人、对照组116人。从目前预实验和正式实验的结果来看,改良后的TF-CBT小组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创伤给儿童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儿童对干预方案的接受度和满意度较高。也就是说,TF-CBT在我国儿童群体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2.抑郁、焦虑和情绪管理。
主要开展基于社区的抑郁预防适宜技术研究与推广。国际经验表明,基于社区的精神疾病预防和治疗服务是解决精神卫生人力资源与服务能力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研制一套适合我国农村地区的、便于乡村医生掌握和使用的精神疾病预防适宜技术,有助于激活农村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提升农村精神卫生服务能力。目前团队以老年抑郁为切入点,以乡村医生为人力资源依托,以认知行为疗法为技术抓手,研制基于农村社区的老年抑郁预防干预模式,并通过随机干预对照实验评估该适宜技术的有效性。团队现已完成了干预方案的设计、干预培训教材的编制,并在一个县的10个村开展了试点,对1500余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筛查,并对有抑郁症状的老人进行了为期8周的干预。
3.农村卫生与人力资源建设。
在甘肃、四川、山东、河北、江西、黑龙江、江苏、陕西、湖南、湖北、重庆及上海等12个省/直辖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每个省市至少抽一个县/市并对其相关负责的领导、各层级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和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进行了访谈和调研,目前已完成15个县/市医院,128个乡镇,1734个行政村,近4500名乡村医生的调查,收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问卷约4000份,乡村医生问卷约6000份。在此基础上撰写“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外部环境”、“乡村医生收入调查”报告各一篇,发表SSCI论文2篇。
4.儿童保护、综合发展和教育。
儿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早期良好的身体和认知发展,将使儿童获得良好的人生开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更好的促进儿童早期发展,近年来,本团队在国际计划、英国救助儿童会、儿童乐益会、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等机构的资助和委托下,先后对4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幼儿的家长、教师以及村医和保健人员进行了儿童早期发展方面的全方位的培训,并开发了《0-6岁儿童家长应知应会》绘本(印刷30万册)和《王专家进咱村1-4》系列光盘。
处境不利儿童综合发展状况调研。主要针对贫困地区儿童、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和生活环境开展综合调查,并通过设计、实施干预方案,促进其健康发展。涉及样本10000多人,目前已出版一本专著、一本编著,发表了6篇中文CSSCI文章,两篇英文SCI文章和两篇硕士论文。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是针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因地制宜创造适宜的环境,开展科学的干预活动,使儿童的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达到健康完美状态。对于儿童早期发展的投入,可以节省成年以后用于补偿教育、医疗保健、康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费用,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投资于儿童对于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现有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还只是基于医院进行生理学的促进,还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本团队准备结合医院和社区,同时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对儿童的家长进行干预,提高家长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的观念、知识和能力,以最大程度的促进儿童的良好发展。
5.行为健康相关因素及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调研。为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为其寻找可能的社会支持,让每一位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2012年,本团队与浙江省宁波市康宁医院和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中心合作,完成了近800户“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调研”,收集有效问卷近700份。相关数据正在分析,目前已完成硕士研究生论文1篇,SCI论文1篇。
精神障碍患者寻医路径研究。为了解我国精神障碍患者寻医路经特点,与301医院合作,完成近700名精神障碍患者的调查,已发表SSCI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