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行为健康研究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儿童综合发展与家庭教育

儿童综合发展与家庭教育已完成项目

发布时间:2016-12-29 浏览次数:

1、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与教育服务技术研究与推广

先后为国际计划、诺基亚“手牵手”项目、救助儿童会等组织提供儿童早期养育和教育方面的技术支持,包括项目方案设计咨询,儿童发展评价,教师、监护人和妇幼保健工作者能力建设等,提高相关人员在儿童早期发展与养育方面的观念与能力,从而能更好地教育与照料儿童,最终为儿童早期的身心发展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2008年,诺基亚(Nokia)启动“手牵手”计划,为06岁的中国农村学前儿童教育及养护事业提供资助,这是中国农村儿童早期养育和学前教育事业史上最大的一笔来自非政府部门的捐助。该项目总投入为6000万人民币,分三期执行,其中第一期为1500万人民币,合作伙伴为“国际计划(Plan China)”和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基金会。手牵手项目重点在于探索如何在中国的贫穷地区,通过社区、政府、企业、学术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的联合努力,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全面的儿童早期发展与养育服务。

国际计划“早期儿童保健和发展项目”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采用“家庭模式”或“中心模式”运作项目,将相对贫困的中国西部的陕西省的5个国家级贫困县定为项目区。自2001年开始,已经持续实施了近10年。陕西省的榆林、佳县、西乡、蒲城、淳化等地的幼儿和教师从中受益。项目提倡“儿童友好环境”理念和适合0-6岁儿童生长发展规律的养育和教育模式,为广大农村地区的适龄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入学前准备,即心理、生理、情感、社会认知等全方位的发展,同时向政府推荐ECCD理念,以使广大的农村地区的适龄儿童享受教育公平,得到全面发展。

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ildren)“从出生开始重塑未来——促进中国城市与农村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旨在帮助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家庭及社区,获得优质的儿童早期教育和发展服务能力。主要在北京、云南、新疆、西藏四地开展,围绕弱势儿童群体开展,通过设立早期教育活动中心、开发入学准备课程、进行政策倡导等项目活动和形式,为最贫穷和弱势的儿童能够享受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质服务提供帮助,并探索开发适合本地情况的、可推广的、基于社区与家庭的儿童早期教育与发展模式。

 


 

 

2、灾后流动幼儿园

20085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这次灾难使69225人遇难,17551人失踪,374065人受伤,导致数千万人无家可归,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研究优势,为国家抗震救灾做出贡献,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与嘉吉(中国)(Cargill China)共同合作开展了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的教育政策研究和受灾儿童支持项目。嘉吉公司累计向该项目捐款300万元。

2008618—200995日,我院邀请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冯晓霞教授分批组织幼儿教师志愿者,为灾区提供幼儿教育服务。内容包括亲子活动、音乐活动、讲故事、体育活动等。流动幼儿园先后在绵竹、什邡、绵阳、都江堰、崇州、安县等地开展活动,有800多名儿童接受了服务。这一项目有效利用了优质资源,在儿童分布相对分散的灾区实现资源巡回共享,最大限度满足了灾区对学龄前儿童养育和教育的需求。

 

 

3、灾后围孕期女性心身健康促进

为了改善新生儿和幼儿的健康和营养水平,减少灾难给儿童带来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在科技部与嘉吉(中国)(Cargill China)的共同支持下,从200810月到20095月,我们与绵竹市人民医院和绵竹妇产医院合作,组织了多期孕产妇培训学校,主要向准妈妈和准爸爸讲解孕期保健知识,对灾后怀孕的妇女进行孕期心理支持,以降低围孕期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发生率。有约270名孕产妇和她们的丈夫直接参加了孕产妇和新生儿家长健康培训活动,通过医院向孕产妇发放宣传资料和培训教材500多份。

2011年,该项目继续在灾区提供妇女围孕期保健服务,对村医进行培训,并委托村医上门为孕产期妇女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包括孕期保健、新生儿喂养咨询、情绪调节、家庭支持等。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邮箱: cbh@bnu.edu.cn